1980年,梁兴初刚刚返回北京,叶剑英就前来拜访。
当见到多年未曾谋面的老友时,叶剑英的情绪颇为激动,说道:“经过我们的考量,当下军中存在两个职位,这两个职位于你而言颇为适宜,不知你想要选择哪一个?”
未料,梁兴初听闻他的安排之后竟言:“我两者皆不选。”
叶剑英先是一怔,旋即愠怒地说道:“你莫不是糊涂了!”
叶剑英为梁兴初安排了哪两个职务?梁兴初缘何拒绝?最终梁兴初担任了何种职位?
【梁兴初的选择】
1980年的某一日,梁兴初偕同其妻子返回了北京。
在得知梁兴初归来的消息之后,其诸多老战友纷纷前来探望。梁兴初亦热情地予以接待。
众人围坐一处,共同追忆往昔的不凡岁月,继而谈及当下的状况。
梁兴初诧异地发觉,往昔诸多自己的部下,如今其职位一一超过了自己。
以尤太忠为例,在朝鲜战场上,梁兴初担任大名鼎鼎的“万岁军”三十八军军长,而彼时尤太忠仅为一名师长。
此时的尤太忠已担任成都军区司令员这一职位,其职位远高于他。
梁兴初的心境颇为复杂。他戎马半生,在战场上纵横驰骋,而如今却要对自己的部下以“领导”相称,内心之中不免产生一种难以名状的违和感。
不过,他很快就释怀了。毕竟众人皆为报效国家之人,皆是国家的中流砥柱,于他内心而言,更多的乃是骄傲与自豪之情。
并且他清楚,不论职位处于何种高低水平,众人昔日于战场上缔结的友情是永恒不变的。
当众人询问梁兴初日后的打算时,梁兴初摇了摇头回应道:“中央尚未传来任何消息,不过我确实存有一些其他的想法,这些想法我希望能够当面告知中央领导……”
尤太忠觉得他正在担忧,便善意地宽慰道:“您无需过度忧虑,中央始终牵挂着您,料想这两日便会有消息传来。”
然而,在听闻尤太忠所言之后,梁兴初并未就此放松,只是默默地点了点头。
战友们离去之后,梁兴初思索片刻,做出了亲自前往中央的决定。
就在他即将出门之时,门铃忽然响了起来。待他将门打开,映入眼帘的竟是叶剑英元帅。
他不禁惊喜地问道:“您为何前来?”叶剑英面带笑容地回答:“我前来探望你,顺道为你带来一则喜讯。”
梁兴初的心中猛然一紧,仿佛已经预感到了叶剑英前来的意图。
他正欲开口,叶剑英却先声夺人道:“你无从知晓,中央领导们获悉你即将归来是何等的欣喜。”
梁兴初于军区任职期间,其工作能力屡获中央认可。如今得以回归,必能为国家建设贡献巨大力量。
当下,经过考量,于军中存在两个较为契合您的职位,其一是济南军区顾问,其二为沈阳军区顾问,不知您欲作何选择?
叶剑英满含期待地等候着梁兴初作答,在叶剑英看来,以梁兴初的性情,必定会称:“任何职务皆无问题,悉听领导安排。”
最终,梁兴初仅仅思考片刻后就表示:“我二者皆不愿选。”
叶剑英先是一怔,旋即略显愠怒地说道:“你这般是何意?莫不是嫌职务低微?你可清楚,为给你谋求这两项职务,众人耗费了多少心血?”
叶剑英继而平抑了自身的怒火,随后恳切而庄重地讲道:“此二者确实不及你先前的职位,然你资质卓越、能力出众,再工作两年,未必不会有晋升的机遇。”
梁兴初赶忙摇头说道:“您误解我了,我并非嫌弃任何职务,只是如今我身体状况远不如往昔,已然决定退休了。”
【深明大义的决定】
实际上,他原本打算于今日亲自向中央领导们陈述此事,未料叶帅主动登门造访。
尽管他多次声称是身体方面的缘由,然而叶剑英依旧判定他是在借故推脱。
梁兴初坚决要求退休,叶剑英仅抛下“你自己好好想想吧”这句话后,便甩袖离开。
叶剑英满心愤懑地离开后,刚返回办公室,就接到了中央领导打来的电话。
中央领导询问他,梁兴初之事的办理进展如何。
叶剑英尚未考虑好如何向中央汇报,只得叹道:“他欲退休,然吾以为此乃其在使性子,待些许时日,其自行想通即可。”
中央领导沉默片刻后表示:“梁兴初并非会把个人情绪掺杂到工作里的人,他可能存在其他的考虑。但不论他最终作出何种抉择,我们皆应予以尊重。”
此时,叶剑英的怒气也已全然消散。
他忆及梁兴初所言,察觉到自己或许确实误解了梁兴初。于是,在挂断电话之后,他又一次折返梁兴初的住所。
梁兴初见到叶剑英时颇为惊异。在他的预想中,叶帅或许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平息怒火,原本打算过两日再亲自登门解释,未曾料到叶帅却突然返回。
叶剑英先是向其致歉,称自己方才过于冲动,而后开始询问其究竟出于何种缘由而拒绝任职。
梁兴初见叶帅始终在为自身之事操劳奔忙,内心颇受触动,进而道出了自己的真实想法。
初回北京之际,他确有重新投身部队工作的打算。
然而,在与尤太忠等人交谈之后,他方才发觉,在自己离开的岁月里,军队已然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革,部队建设亦朝着新时代稳步前行。
老战友们所谈论的这些“新鲜事”,他却仅仅一知半解。在那时,他发觉自己已然无法跟上时代的步伐了。
并且,即便他有重新学习的意愿,其身体状况也难以支撑。与其徒然占据军队中的名额,不如把职务让予更有需求之人,如此一来,他也能够安心调养身体了。
梁兴初展现出深明大义之举,这让叶剑英内心有所触动。
他细致地端详着梁兴初,而后诧异地发觉,往昔那位威名远扬、令八方敬畏的“万岁军”军长,已然步入垂暮之年。
他心中泛起一阵酸涩之感,不禁喟叹:“往昔征战之时,数你最为好强,未曾料到你亦有认老之日。”
梁兴初面带笑容地讲道:“不得不承认,人不服老不行了,如今乃是年轻人的时代,我们也到了该退下来的时候了。”
随后,梁兴初正式向中央提出退休申请。此消息一经传出,全军上下皆为震惊,众人亦纷纷感慨梁兴初将军年事已高。
每逢闻及此类言论,叶剑英总会默默摇头。
他深知,梁兴初尽管年事已高,然而其内心那报国的热血,依旧同年轻时一样炽热。
【永不服输的将军】
毛主席对梁兴初有这样的评价:梁兴初其人嫉恶如仇、爱憎分明,且具备知难而上的品质。
主席的评价是十分客观且公正的。
梁兴初自幼就无所畏惧,且热衷于“行侠仗义”之举。
幼年时,其父将他送至裁缝铺做学徒。在裁缝铺中,店老板时常克扣他的工钱。他一怒之下,把客人定做的长衫私自改成了短衫,老板见状极为恼怒,随即将他辞退。
其后,他进入理发店工作。由于存在顾客经常赊账的情况,他将赊账者的头发剃成了阴阳头,从而再次遭到辞退。
梁兴初在后续更换多份工作的情况下,也从未有过改变自身性格的想法,始终坚持从事自己所认定为正确之事。
尽管他的这种性格在社会中并不被看好,但在军队里却颇受欢迎。
上级惊异地察觉到,每逢战斗之际,此通讯兵常常冲至队伍的最前列,其气势甚至凌驾于正规作战士兵之上。
在历经数次战斗之后,梁兴初凭借自身的表现获得上级赏识,被擢升为连长。
长征时期,他展现出了非凡的胆识与谋略。
彼时,红军历经漫长的长征,抵达了腊子口。腊子口为通向甘肃的关键隘口,其两侧皆为悬崖峭壁,中部有腊子河穿过,河上仅有一座久未修缮的木桥。
而敌军于桥对岸部署了三个团的兵力,只待我军抵达,便欲将我军阻拦并歼灭于桥上。
彼时,我军唯有夺取桥梁这一途径。毛主席作出最终决策,派遣一支先头部队从正面开展佯攻行动,以此吸引敌军火力,为大部队过桥提供掩护。
众人听闻计划之后,皆相继陷入沉默。盖因该项任务极为艰巨,稍有差池便极有可能致使全军覆没。
此时,唯有梁兴初起身说道:“将此任务交予我们吧,我必定圆满达成任务!”
毛主席面带笑容地说道:“梁兴初此人很不错,敢于迎难而上,的确具备将帅的才能。”
随后,掩护大部队的任务被众人交予了梁兴初。
梁兴初在接收到命令之后,旋即开始部署作战计划。
他先是派遣了两支小分队分别从两侧的悬崖进行攀登,以迂回到敌人的后方,而后他亲自率领人员从正面过桥,同敌人展开对峙。
制定计划后,战士们旋即展开行动。
梁兴初趁敌人毫无防备之际,率领众人冲向桥梁并展开进攻。敌人先是短暂地陷入慌乱,随后即刻做好战斗准备。
敌军占据着有利地势,经过一阵猛烈的反攻之后,即刻扭转了被动的局势。
我军遭受如暴雨般猛烈炮火的攻击,旋即陷入危机之中。梁兴初率部在桥上进行顽强坚守,寸步未退。
此时,位于两侧的小分队业已到达指定位置。小分队成员察觉到时机已然成熟,旋即朝着敌军的大后方展开攻击。
敌军遭受两面夹击,旋即阵脚大乱。梁兴初全力进行阻击,从而为大部队开辟出一条安全通道。
大部队成功抓住战机,顺利穿越腊子口。经由众人齐心协作,敌军被击溃逃窜。
战斗告终之后,众人惊愕地发觉,梁兴初所受之伤居然比普通战士更为严重。众人赶忙欲将梁兴初抬离以进行救治。
然而,梁兴初执意要先行向领导汇报作战情况。毛主席深受触动,接连称赞:“梁兴初之功甚伟啊!”
于后续的战斗进程之中,梁兴初始终保持勇猛无畏之态,历经上百场激烈恶战。当身处逆境之际,他亦从未有过退缩之举,往往能够于绝境之处觅得生机。
在朝鲜战场上,他初战未捷,从而受到了彭老总的严厉批评。不过,他旋即调整状态,积极应对。在德川一役中,他率领部队歼灭大量敌军,成功赢回了三十八军的荣耀。
梁兴初将军始终勇为人先,于战场上,其不惜舍生忘死,为国家奋勇征战;至和平时期,他主动从军队卸任,将职位让与他人。
梁将军秉持大义,着实令人敬重。